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屯卦,渾沌的故事

屯卦,渾沌的故事

莊子內篇應帝王章第七最後一則的寓言故事: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下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第 三 卦 屯卦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即鹿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故事寓言中,中央之帝渾沌本具渾然天成之性,惟因南、北之帝儵與忽鑿七竅,而致死亡之結果。儵與忽,乃倏忽之意,指的是時間之流逝,也是繫辭所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之意,落入兩儀即生陰陽對待,緊接著是『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大業者,大業障也。芸芸眾生因落入陰陽對待,無法返回太極之純真,故一直漂流在業海之中,一個造善業、結惡業的業海。

《屯》,為何說是渾沌呢?《屯》,是初生的生命的形成過程,一切仍在胎卵中蘊育生命,待至十月懷胎之後,生命才會誕生。
彖傳說:「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屯》卦,下震上坎,震是初生、初動的意思,坎是水,胎兒在腹中是生活在羊水之中,所以曾經是胎兒的人類可以說是深海裏的生物,及至十月的時刻一到,來到陸地上生活,接著是『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的輪迴。

易經一開頭的七個卦,《乾》《坤》《屯》《蒙》《需》《訟》《師》,《乾》的卦辭示以「元、亨、利、貞」為天性之四德,蕅益大師作周易禪解時,解為「常、樂、我、淨」之佛性四德,儒釋之意旨竟不謀而合。

禪解云:
常樂我淨之慧名一切種智,常樂我淨之定名首楞嚴定,所以乾坤各明元亨利貞四德也。今以儒理言之,則為仁義,禮智。若一往對釋者,仁是常德,體無遷故。禮是樂德,具莊嚴故。義是我德裁制自在故。智是淨德,無昏翳故。若互攝互含者,仁禮義智性恆故常,仁禮義智以為受用故樂,仁禮義智自在滿足故我,仁禮義智無雜無垢故淨。又四德無雜故為仁,四德周備故為禮,四德相攝故為義,四德為一切法本故為智也。



另參考佛光大辭典資料,解釋常樂我淨之義:
1、大乘涅槃與如來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稱涅槃四德。達涅槃境界之覺悟為永遠不變之覺悟,謂之常;其境界無苦而安樂,謂之樂;自由自在,毫無拘束,謂之我;無煩惱之染污,謂之淨。

2.凡夫不知一己與世界之真相本為無常、苦、無我、不淨,而生之四種謬誤見解。常,以為人將永遠存在;樂,以為人生是快樂的;我,以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體之「我」;淨,以為身心是清淨的。此亦即四顛倒。故印度之早期佛教,為對治此四顛倒,而教之修習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四念處。



由此可知,《乾》之四德,不僅是天之四德,更是我們自性之功德。《乾》之後為《坤》、為《屯》,均有『元亨利貞』之四德,及至《蒙》卦只剩『亨利貞』三德,少了根本之『元』德。《屯》卦歷經六爻,來到第七,變為下一卦《蒙》卦,《蒙》是自我意識的求知之卦,雖然脫離蠻荒草昧之生活,開始文明求知之世界,但是,現今文明鼎盛的人類,是否智慧遠超過五千年前的老祖宗呢?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知識與智慧不同,而智慧與般若又有差異!

是而,《屯》之後的《蒙》卦是學習世間的一切學問,智識漸漸開明,接著《需》卦是飲食宴樂的需求,需求過度,致生口角,相互爭訟,最後動口還不足以表達憤怒,人與人打起架來,國與國之間引起戰爭之兵禍。易之一開端的七個卦:《乾》《坤》《屯》《蒙》《需》《訟》《師》,又是重覆印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的道理。

已經鑿開七竅的我們,是否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思考這個課題──如何回到中央之帝的渾沌天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