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劉君祖老師對剝、復、無妄、大畜、頤的卦序妙解

轉載台灣易學大師劉君祖老師之2007春季研習營論文集《黃裳元吉──「黃帝」在中華文化之意義及展望》
劉老師對剝、復、無妄、大畜、頤的卦序妙解,解易功夫令人佩服,轉載以饗讀者,原文出處於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http://www.tweching.org.tw/research/study_index.htm


緣督以為經
易經和中醫養生的關係也極為密切,自古即有醫易相通之論,伏羲畫卦「近取諸身」,將人身感應的原理融入卦爻結構,深入探討必有所獲。〈說卦傳〉稱:「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八卦取象皆有身體相應的位置,陰陽爻也象徵男女的生殖器官。鹹、艮二卦之六爻更全從人身取象,將人身心相連、息息相關的奧妙完整呈現。

欲瞭解高級生命現象,易經的復卦更是關鍵。剝極而復,萬象更新,生老病死、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盡在其中。復卦外坤內震,坤為母、為腹,震為長男、為動,合起來正是母腹中孕育胎兒之象。復卦卦辭稱:「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彖傳解釋:「天行也。」天行不是指日月星辰的運行,而是人身小宇宙內的變化週期,基本上以七為節律。醫學的臨床經驗顯示:一般感冒、咳嗽不治療,七天後也能不藥而癒;開刀手術後七天,傷口癒合,可以拆線;器官移植中的排斥現象,往往發生在手術後第七、十四、廿一或廿八天;心臟病發病,每週一為高峰。另外,少女的月經初潮一般在十四歲,週期是廿八天,停經年齡是四十九歲。「七日來復」的規律正合《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所言:「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天癸竭,故形壞而無子也。」

復卦彖傳末贊嘆:「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何謂天地之心?《禮記‧禮運》稱:「人者,天地之心也。」不管天心或人心,都不是僅指肉心而言,而有本心、良心、道心的形上意涵。〈繫辭傳〉稱:「復,德之本也;復,小而辨於物;復以自知。」人這種高智慧的生物,可作反觀內省的思維,克己復禮、明心見性。道家所重的養生之學,不是只養身、也養氣、養心,身心靈絕對是一體的。莊子講心齋、坐忘;老子講虛心實腹、致虛守靜;《素問》講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乃至黃老色彩濃厚的《管子》一書,〈白心〉、〈內業〉、〈心術〉等篇對精神修養均大肆強調。

《老子》第十六章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整段幾乎都在發揮復卦的內涵,復能明道,不會起妄念、作妄事。依易經卦序,復卦之後為無妄卦,〈序卦傳〉稱:「復則不妄矣。」易、老思想完全合轍。無妄之後為大畜卦,多方蓄養、融會貫通以成其大;大畜之後為頤卦,頤養眾生,其大象傳稱:「慎言語,節飲食。」正是全面論述養生之卦。

頤卦內卦震動,中心有主,外卦艮止,不動如山;卦形上下二陽包夾四隂,圍成最大的內在空間。這和黃老道家一貫主張的精神內守、清心寡欲符合,《老子》第五章有云:「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簡直就在闡釋頤卦的意境。

頤卦初爻以靈龜為象,代表人的靈明自性;四爻稱虎視眈眈,象徵外界無窮的誘惑。爻辭所示,提醒人靈龜勿遭虎吻,操持自性,切不可逐欲傷生。然而嗜欲與生俱來,亦不宜強行壓制,還得因順自然,調節求中,故四爻爻辭稱:「顛頤,吉,無咎。」雖然有顛倒夢想,並不致失控。上爻是頤卦論養生的最高觀點,也是最後結論,其爻辭云:「由頤,厲,吉,利涉大川。」由字似田中作物順勢成長,一切出乎自然,難以遏抑,也不能揠苗助長。由頤即順自然養生,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睡就睡,如此便可化解人生一切險阻,安度彼岸。

頤卦中間四隂爻,四爻稱顛頤、五爻稱拂經、三爻稱拂頤、二爻稱顛頤且拂經,顛顛倒倒,違逆養生的常道。拂經的經字,就人身而言,即氣血運行的經絡,為資源輸送的正常通道。拂經表示氣血錯行,身體出了大狀況,得趕快調整以恢復正常。《莊子‧養生主》有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緣是順,督是督脈,讓體內真氣順循背脊的督脈而上,是吐納練氣者皆知的訣竅。緣督即由頤,順勢自然,居中處高以督控全身氣血周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