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觀卦與般若波羅密心經


【般若波羅密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既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易經第 二十 卦 觀卦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觀》的卦象,下坤上巽,風行地上,巽是風,是無形之物,惟藉著雲、巽木及幡旗等有形之物,才能展現其用,使人知道它的存在。就好比自性之於人身,沒有人身之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人們是不知道自性的功德。

一日,惠能大師來到廣州法性寺;時值印宗法師登法王座,正在講解涅槃經之妙義。席下二位僧人,爭論風與幡,到底是何物動作?或言風動,或論幡動,議論不已。
在旁的惠能一語驚醒群迷:「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風與幡,均是外物,向外尋求真理,只是愈走愈遠,但人的習性總是貪看天上月,以致於失卻掌中珠。因此,《觀》卦辭:「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盥,是未禮佛敬神前的洗淨身上的塵垢,這是最真誠的時刻。及至燒香獻供品之儀式開始,已落入對待,祈求神佛的庇佑,又是失去一顆最單純的心。六祖壇經云:我心自有佛,我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

觀的境界有六:童觀、闚觀、觀我生、觀國之光、再觀我生、觀其生。
童觀,是蒙昧無知,並無觀照之義;闚觀,始知開始清淨自心、只管打坐,利女貞,女是坤、貞是靜,是清淨復清淨之功夫;及至觀我生的境界,是由凡夫位到聖賢位的關鍵點,觀我生,是見自性的階段,一切精進的功夫,到此退位,不再有緊的功夫,一切是鬆而又鬆。

一躍上至聖賢位,不再只有個人獨行的解脫之道,觀國之光的階段,孔子講「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的大同世界,而菩薩各依本願為眾生開設淨土佛國而行六度萬行。由此可見,五教聖人(儒道佛耶回)各為眾生的淨土世界、大同世界、永生天國,一起努力著,雖然是五條不同的大道,及到終點,均是群迷眾生獲得救贖的天堂境界。

九五:觀我生,君子旡咎。
九五之尊位乃是無為法的修持功夫,金剛經云: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雖然菩薩與佛,均是覺悟的眾生,不淪落於三界苦海,但畢竟菩薩仍未達佛的圓滿智慧及功德,還差一步路,故謂: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註:慈航法師在〈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的講座,說到菩薩的位次,要分為兩種:一是因地的菩薩,一是果地的菩薩。因地菩薩的次第,從最初發菩提心起: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於是發大心,立大志,起大行,所謂:行菩薩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要經過這五十五位階段,三大阿僧祇劫,功行圓滿,才可成佛。這叫做因地的菩薩,好像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因地菩薩,最後才來成佛。

上九的終點,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成佛之後,為何有『志未平』之遺憾?觀其生,『其生』己不再是我生、他生、我國或他國了,而是『我即眾生,眾生即我』的民胞物與精神。這也是觀世音菩薩乘願再來之因緣,久遠刼以前早已成就佛國淨土,佛號:『正法明如來』。

註:慈航法師在〈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的講座,提及果地的菩薩,他是已經成過了佛的人,因為還要度生,所以再來做菩薩。佛教有一句術語,這叫做倒駕慈航,這好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他們是已經成過佛好久,再來現菩薩身,廣度眾生,這就是悲願無盡。而觀音菩薩,誰都知道,他過去是一位「正法明如來」,可見觀音菩薩是一位果地菩薩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