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周易略例_王弼

周易略例
王弼

明彖
夫彖者,何也? 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夫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者也。
夫動不能制動,制天下之動者,貞夫一者也。 故眾
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
動之所以得咸運者,原必(無)二也。
物(無)妄然,必由其理。
統之有宗,會之有元, 故繁而不亂, 眾而不惑。
故六爻相錯,可舉 一以明也; 剛柔相乘,可立主以定也。
是故雜物撰德, 辯是與非, 則非其中爻, 莫之 備矣!
故自統而尋之, 物雖眾, 則知可以執一御也; 由本以觀之,
義雖博, 則知可以 一名舉也。 故處璇璣以觀大運,
則天地之動未足怪也; 據會要以觀方來, 則六合輻輳
未足多也。 故舉卦之名, 義有主矣; 觀其彖辭, 則思過半矣!
夫古今雖殊, 運 國異容, 中之為用, 故未可遠也。
品制萬變, 宗主存焉; 彖之所尚, 斯為盛矣。
夫少者, 多之所貴也; 寡者, 眾之所宗也。 一卦五陽而一陰,
則一陰為之主矣; 五陰而一陽, 則一陽為之主矣!
夫陰之所求者陽也, 陽之所求者陰也。 陽苟一焉,
五陰何得不同而歸之? 陰苟隻焉, 五陽何得不同而從之?
故陰爻雖賤, 而為一卦 之主者, 處其至少之地也。
或有遺爻而舉二體者, 卦體不由乎爻也。 繁而不憂亂,
變而不憂惑, 約以存博, 簡以濟眾, 其唯彖乎! 亂而不能惑,
變而不能渝, 非天下 之至賾, 其執能與於此乎!
故觀彖以斯, 義可見矣。


明爻通變
夫爻者, 何也? 言乎變者也。 變者何也? 情偽之所為也。
夫情偽之動, 非數之所求也; 故合散屈伸, 與體相乖。
形躁好靜, 質柔愛剛, 體與 情反, 質與願違。
巧歷不能定其算數, 聖明不能為之典要; 法制所不能齊,
度量所不能均也。 為之乎豈在夫大哉! 陵三軍者,
或懼於朝廷之 儀; 暴威武者, 或困於酒色之娛。
近不必比,
遠不必乖。 同聲相應, 高下不必均也; 同氣相求, 體質不必
齊也。 召雲者龍, 命呂者律。 故二女相違, 而剛柔合體。
隆墀永歎, 遠壑必盈。 投戈散地, 則六親不能相保;
同舟而濟, 則吳越何患乎異心。 故苟識其情, 不憂乖遠;
苟明其趣, 不煩強武。 能說諸心, 能研諸慮, 睽而知其類,
異而知其通, 其唯明爻者乎? 故有善邇而遠至, 命宮而商應;
修下而高者降, 與彼而取此者服矣!
是故, 情偽相感, 遠近相追; 愛惡相攻, 屈伸相推; 見情者獲,
直往則違。 故擬議以成其變化, 語成器而後有格。
不知其所以為主, 鼓舞而天下從, 見乎其情者也。
是故,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通乎晝夜之道而(無)體, 一陰一陽而(無)窮。 非天下之至變,
其執能與於此哉! 是故, 卦以存時, 爻以示變。


明卦適變通爻
夫卦者, 時也; 爻者, 適時之變者也。
夫時有否泰,
故用有行藏; 卦有小大, 故辭有險易。 一時之制,
可反而用也; 一時之吉, 可反而凶也。 故卦以反對,
而爻亦皆變。 是故用無常道, 事(無) 軌度, 動靜屈伸,
唯變所適。 故名其卦, 則吉凶從其類; 存其時, 則動
靜應其用。 尋名以觀其吉凶, 舉時以觀其動靜, 則一體之變,
由斯見矣。 夫應者, 同志之象也; 位者, 爻所處之象也。
承乘者, 逆順之象也; 遠近者, 險易之象也。 內外者,
出處之象也; 初上者, 終始之象也。 是故, 雖遠而可以動者,
得其應也; 雖險而可以處者, 得其時也。 弱而不懼於敵者,
得所據也; 憂而不懼於亂者, 得所附也。 柔而不憂於 斷者,
得所御也。 雖後而敢為之先者, 應其始也; 物競而獨安靜者,
要其終也。 故觀變動者, 存乎應; 察安危者, 存乎位;
辯逆順者, 存乎承乘; 明出處者, 存乎外內。
遠近終始,
各存其會; 辟險尚遠, 趣時貴近。 比復好先, 乾壯惡首;
明夷務闇, 豐尚光大。 吉凶有時, 不可犯也; 動靜有適,
不可過也。 犯時之忌, 罪不在大; 失其所適, 過不在深。
動天下, 滅君主, 而不可 危也; 侮妻子, 用顏色,
而不可易也。 故當其列貴賤之時, 其位不可犯也;
遇其憂悔吝之時; 其介不可慢也。 觀爻思變, 變斯盡矣。


明象
夫象者, 出意者也。 言者, 明象者也。 盡意莫若象,
盡象莫若言。 言生於象, 故可尋言以觀象; 象生於意,
故可尋象以觀意。 意以象盡, 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 象者, 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
猶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筌者所以在魚,
得魚而忘筌也。 然則, 言者, 象之蹄也; 象者, 意之筌也。
是故, 存言者, 非得象者也; 存象者, 非得意者也。
象生於意 而存象焉, 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
言生於象而存言焉, 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 然則, 忘象者,
乃得意者也; 忘言者, 乃得象者也。 得意在忘象, 得象在
忘言。 故立象以盡意, 而象可忘也; 重畫以盡情,
而畫可忘也。
是故觸類可為其象, 合義可為其徵。 義苟在健, 何必馬乎?
類苟在順, 何必牛乎? 爻苟合順, 何必坤乃為牛? 義苟應健,
何必乾乃為馬? 而或者定馬於乾, 案文責卦, 有馬(無)乾,
則偽說滋漫, 難可紀矣。 互體不足,
遂及卦變; 變又不足, 推致五行。 一失其原,
巧愈彌甚。 從復或值, 而義(無)所取。 蓋存象忘意之由也。
忘象以求其意, 義斯見矣。


辯位 (一)
案, 象(無)初上得位失位之文。 又, 繫辭但論三五,二四同功異位,
亦不及初上, 何乎? 唯乾上九文言云, 貴而(無)位; 需上六云,
雖不當位。 若以上為陰位邪? 則需上六不得云不當位也; 若以上為
陽位邪? 則乾上九不得云貴而(無)位也。 陰陽處之, 皆云非位,
而初亦不說當位失位也。 然則, 初上者是事之終始, (無)陰陽
定位也。 故乾初謂之潛, 過五謂之(無)位。 未有處其位而云潛,
上有位而云(無)者也。 歷觀眾卦, 盡亦如之, 初上(無)陰陽定位,
亦以明矣。
夫位者, 列貴賤之地, 待才用之宅也。 爻者, 守位分之任, 應
貴賤之序者也。 位有尊卑, 爻有陰陽。 尊者, 陽之所處; 卑者,
陰之所履也。 故以尊為陽位, 卑為陰位。 去初上而論位分, 則
三五各在一卦之上, 亦何得不謂之陽位? 二四各在一卦之下,
亦何得不謂之陰位? 初上者, 體之終始, 事之先後也, 故位(無)
常分, 事(無)常所, 非可以陰陽定也。 尊卑有常序, 終始(無)
常主。 故繫辭但論四爻功位之通例, 而不及初上之定位也。
然事不可(無)終始, 卦不可(無)六爻, 初上雖(無)陰陽本位,
是終始之地也。 統而論之, 爻之所處則謂之位; 卦以六爻為成,
則不得不謂之六位時成也。


略例下
凡體具四德者, 則轉以勝者為先, 故曰 "元亨,利貞" 也。 其有
先貞而後亨者, 由於貞也。
凡陰陽者, 相求之物也, 近而不相得者, 志各有所存也。 故凡
陰陽二爻, 率相比而(無)應, 則近而不相得; 有應, 則雖遠
而相得。
然時有險易, 卦有小大。 同救以相親, 同辟以相疏。 故或有違斯
例者也, 然存時以考之, 義可得也。
凡彖者, 統論一卦之體者也。 象者, 各辯一爻之義者也。 故履卦
六三, 為兌之主, 以應於乾; 成卦之體, 在斯一爻, 故彖敘其應,
雖危而亨也。 象則各言六爻之義, 明其吉凶之行。 去六三成卦之
體, 而指說一爻之德, 故危不獲亨而見咥也。 訟之九二, 亦同斯
義。
凡彖者, 通論一卦之體者也。 一卦之體必由一爻為主, 則指明一爻
之美以統一卦之義, 大有之類是也。 卦體不由乎一爻, 則全以二體
之義明之, 豐卦之類是也。
凡言(無)咎者, 本皆有咎者也, 防得其道, 故得(無)咎也。 吉, (無)
咎者, 本亦有咎, 由吉故得免也。 (無)咎, 吉者, 先免於咎, 而後
吉從之也。 或亦處得其時, 吉不待功, 不犯於咎, 則獲吉也。 或有
罪自己招, (無)所怨咎, 亦曰(無)咎。 故節六三曰: "不節若,
則嗟若, (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 又誰咎也"? 此之謂矣。


卦略(一)
屯。 此一卦, 皆陰爻求陽也。 屯難之世, 弱者不能自濟,
必依於彊, 民思其主之時也。 故陰爻皆先求陽, 不召自往; 馬雖班
如, 而猶不廢; 不得其主, (無)所馮也。 初體陽爻, 處首居下,
應民所求, 合其所望, 故大得民也。
蒙。 此一卦, 陰爻亦先求陽。 夫陰昧而陽明, 陰困童蒙, 陽能
發之。 凡不識者求問識者, 識者不求所告, 暗者求明, 明者不諮於
暗。 故童蒙求我, 匪我求童蒙也。 故六三先唱, 則犯於為女; 四遠
於陽, 則困蒙吝; 初比於陽, 則發蒙也。
履。 雜卦曰: "履, 不處也"。 又曰, 履者, 禮也; 謙以制禮
陽處陰位, 謙也。 故此一卦, 皆以陽處陰為美也。
臨。 此剛長之卦也。 剛勝則柔危矣, 柔有其德, 乃得免咎。
故此一卦, 陰爻雖美, 莫過(無)咎也。
觀。 觀之為義, 以所見為美者也。 故以近尊為尚, 遠之為吝。
大過。 大過者, 棟橈之世也。 本末皆弱, 棟已橈矣。 而守其常,
則是危而弗扶, 凶之道也。 以陽居陰, 極弱之義也, 故陽爻皆以居
陰位為美。 濟衰救危, 味在同好, 則所贍褊矣。 故九四有應, 則有
它吝; 九二(無)應, 則(無)不利也。
遯。 小人浸長。 難在於內, 亨在於外, 與臨卦相對者也。 臨,
剛長則柔危; 遯, 柔長故剛遯也。
大壯。 未有違謙越禮能全其壯者也, 故陽爻皆以處陰位為美。
用壯處謙, 壯乃全也; 用壯處壯, 則觸藩矣。
明夷。 為暗之主, 在於上六。 初最遠之, 故曰: "君子于行"。
五最近之而難不能溺, 故謂之 "箕子之貞, 明不可息也"。 三處
明極而征至暗, 故曰 "南狩獲其大首" 也。
睽。 睽者, 睽而通也。 於兩卦之極觀之, 義最見矣。 極睽而合,
極異而通, 故先見怪焉, 洽乃疑亡也。
豐。 此一卦明以動之卦也。 尚於光顯, 宣陽發暢者也。 故爻皆
以居陽位又不應陰為美, 其統在於惡暗而已矣。 小暗謂之沛, 大暗
謂之蔀。 暗甚則明盡, 未盡則明昧; 明盡則斗星見, 明微故見昧。
(無)明則(無)與乎世, 見昧則不可以大事。 折其右肱, 雖左肱在,
豈足用乎? 日中之盛而見昧而已, 豈足任乎。

朱熹夫子周易本義的前言

周易本義
〔南宋〕朱熹注

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聖人之憂 天下來世,其至矣!先天下而開其物,後天下而成其務,是故極其數以 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 致。

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糸因縕交感,變化不窮。形一受其生,神一發其智,情偽出焉,萬緒起焉。

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業,故易者,陰陽之道也;卦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陽之動也。卦雖不同,所同者奇、耦;爻雖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為其體,三百八十四爻互為其用,遠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暫于瞬息,微於動靜,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義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

時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窮,而爻亦未始有定位。以一時而索卦,則拘於無變,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則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謂卦、爻、彖、象之義,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於精神之運,心術之動,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然後可以謂之知《易》也。雖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見者也。已形已見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見者,不可以名求,則所謂《易》者,果何如哉?此學者所當知也。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劉君祖老師對剝、復、無妄、大畜、頤的卦序妙解

轉載台灣易學大師劉君祖老師之2007春季研習營論文集《黃裳元吉──「黃帝」在中華文化之意義及展望》
劉老師對剝、復、無妄、大畜、頤的卦序妙解,解易功夫令人佩服,轉載以饗讀者,原文出處於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http://www.tweching.org.tw/research/study_index.htm


緣督以為經
易經和中醫養生的關係也極為密切,自古即有醫易相通之論,伏羲畫卦「近取諸身」,將人身感應的原理融入卦爻結構,深入探討必有所獲。〈說卦傳〉稱:「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八卦取象皆有身體相應的位置,陰陽爻也象徵男女的生殖器官。鹹、艮二卦之六爻更全從人身取象,將人身心相連、息息相關的奧妙完整呈現。

欲瞭解高級生命現象,易經的復卦更是關鍵。剝極而復,萬象更新,生老病死、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盡在其中。復卦外坤內震,坤為母、為腹,震為長男、為動,合起來正是母腹中孕育胎兒之象。復卦卦辭稱:「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彖傳解釋:「天行也。」天行不是指日月星辰的運行,而是人身小宇宙內的變化週期,基本上以七為節律。醫學的臨床經驗顯示:一般感冒、咳嗽不治療,七天後也能不藥而癒;開刀手術後七天,傷口癒合,可以拆線;器官移植中的排斥現象,往往發生在手術後第七、十四、廿一或廿八天;心臟病發病,每週一為高峰。另外,少女的月經初潮一般在十四歲,週期是廿八天,停經年齡是四十九歲。「七日來復」的規律正合《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所言:「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天癸竭,故形壞而無子也。」

復卦彖傳末贊嘆:「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何謂天地之心?《禮記‧禮運》稱:「人者,天地之心也。」不管天心或人心,都不是僅指肉心而言,而有本心、良心、道心的形上意涵。〈繫辭傳〉稱:「復,德之本也;復,小而辨於物;復以自知。」人這種高智慧的生物,可作反觀內省的思維,克己復禮、明心見性。道家所重的養生之學,不是只養身、也養氣、養心,身心靈絕對是一體的。莊子講心齋、坐忘;老子講虛心實腹、致虛守靜;《素問》講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乃至黃老色彩濃厚的《管子》一書,〈白心〉、〈內業〉、〈心術〉等篇對精神修養均大肆強調。

《老子》第十六章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整段幾乎都在發揮復卦的內涵,復能明道,不會起妄念、作妄事。依易經卦序,復卦之後為無妄卦,〈序卦傳〉稱:「復則不妄矣。」易、老思想完全合轍。無妄之後為大畜卦,多方蓄養、融會貫通以成其大;大畜之後為頤卦,頤養眾生,其大象傳稱:「慎言語,節飲食。」正是全面論述養生之卦。

頤卦內卦震動,中心有主,外卦艮止,不動如山;卦形上下二陽包夾四隂,圍成最大的內在空間。這和黃老道家一貫主張的精神內守、清心寡欲符合,《老子》第五章有云:「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簡直就在闡釋頤卦的意境。

頤卦初爻以靈龜為象,代表人的靈明自性;四爻稱虎視眈眈,象徵外界無窮的誘惑。爻辭所示,提醒人靈龜勿遭虎吻,操持自性,切不可逐欲傷生。然而嗜欲與生俱來,亦不宜強行壓制,還得因順自然,調節求中,故四爻爻辭稱:「顛頤,吉,無咎。」雖然有顛倒夢想,並不致失控。上爻是頤卦論養生的最高觀點,也是最後結論,其爻辭云:「由頤,厲,吉,利涉大川。」由字似田中作物順勢成長,一切出乎自然,難以遏抑,也不能揠苗助長。由頤即順自然養生,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睡就睡,如此便可化解人生一切險阻,安度彼岸。

頤卦中間四隂爻,四爻稱顛頤、五爻稱拂經、三爻稱拂頤、二爻稱顛頤且拂經,顛顛倒倒,違逆養生的常道。拂經的經字,就人身而言,即氣血運行的經絡,為資源輸送的正常通道。拂經表示氣血錯行,身體出了大狀況,得趕快調整以恢復正常。《莊子‧養生主》有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緣是順,督是督脈,讓體內真氣順循背脊的督脈而上,是吐納練氣者皆知的訣竅。緣督即由頤,順勢自然,居中處高以督控全身氣血周流。

屯卦,渾沌的故事

屯卦,渾沌的故事

莊子內篇應帝王章第七最後一則的寓言故事: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下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第 三 卦 屯卦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即鹿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故事寓言中,中央之帝渾沌本具渾然天成之性,惟因南、北之帝儵與忽鑿七竅,而致死亡之結果。儵與忽,乃倏忽之意,指的是時間之流逝,也是繫辭所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之意,落入兩儀即生陰陽對待,緊接著是『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大業者,大業障也。芸芸眾生因落入陰陽對待,無法返回太極之純真,故一直漂流在業海之中,一個造善業、結惡業的業海。

《屯》,為何說是渾沌呢?《屯》,是初生的生命的形成過程,一切仍在胎卵中蘊育生命,待至十月懷胎之後,生命才會誕生。
彖傳說:「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屯》卦,下震上坎,震是初生、初動的意思,坎是水,胎兒在腹中是生活在羊水之中,所以曾經是胎兒的人類可以說是深海裏的生物,及至十月的時刻一到,來到陸地上生活,接著是『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的輪迴。

易經一開頭的七個卦,《乾》《坤》《屯》《蒙》《需》《訟》《師》,《乾》的卦辭示以「元、亨、利、貞」為天性之四德,蕅益大師作周易禪解時,解為「常、樂、我、淨」之佛性四德,儒釋之意旨竟不謀而合。

禪解云:
常樂我淨之慧名一切種智,常樂我淨之定名首楞嚴定,所以乾坤各明元亨利貞四德也。今以儒理言之,則為仁義,禮智。若一往對釋者,仁是常德,體無遷故。禮是樂德,具莊嚴故。義是我德裁制自在故。智是淨德,無昏翳故。若互攝互含者,仁禮義智性恆故常,仁禮義智以為受用故樂,仁禮義智自在滿足故我,仁禮義智無雜無垢故淨。又四德無雜故為仁,四德周備故為禮,四德相攝故為義,四德為一切法本故為智也。



另參考佛光大辭典資料,解釋常樂我淨之義:
1、大乘涅槃與如來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稱涅槃四德。達涅槃境界之覺悟為永遠不變之覺悟,謂之常;其境界無苦而安樂,謂之樂;自由自在,毫無拘束,謂之我;無煩惱之染污,謂之淨。

2.凡夫不知一己與世界之真相本為無常、苦、無我、不淨,而生之四種謬誤見解。常,以為人將永遠存在;樂,以為人生是快樂的;我,以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體之「我」;淨,以為身心是清淨的。此亦即四顛倒。故印度之早期佛教,為對治此四顛倒,而教之修習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四念處。



由此可知,《乾》之四德,不僅是天之四德,更是我們自性之功德。《乾》之後為《坤》、為《屯》,均有『元亨利貞』之四德,及至《蒙》卦只剩『亨利貞』三德,少了根本之『元』德。《屯》卦歷經六爻,來到第七,變為下一卦《蒙》卦,《蒙》是自我意識的求知之卦,雖然脫離蠻荒草昧之生活,開始文明求知之世界,但是,現今文明鼎盛的人類,是否智慧遠超過五千年前的老祖宗呢?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知識與智慧不同,而智慧與般若又有差異!

是而,《屯》之後的《蒙》卦是學習世間的一切學問,智識漸漸開明,接著《需》卦是飲食宴樂的需求,需求過度,致生口角,相互爭訟,最後動口還不足以表達憤怒,人與人打起架來,國與國之間引起戰爭之兵禍。易之一開端的七個卦:《乾》《坤》《屯》《蒙》《需》《訟》《師》,又是重覆印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的道理。

已經鑿開七竅的我們,是否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思考這個課題──如何回到中央之帝的渾沌天性?

朱熹夫子《周易本義》之圖,澫益註

朱熹夫子《周易本義》之圖




繫辭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圖之數也。
繫辭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圖之,數也,解現繫辭上傳中)此先天之數,除中五天地生數以為太極本位,用餘五十為揲蓍之策也,五位相得者,一得五而為六,二得五而為七,三得五而為八,四得五而為九,中得一二三四而為十也,各有合者,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五合十也,一與九為十,二與八為十,三與七為十,四與六為十,一二三四為十,共成五十,而中之五點,每點含十,故以中五為本數也,然雖先天之數,亦含後天八卦之用,且如一六生水,故坎居正北,二七生火,故離居正南,三八生木,故震居正東,四九生金,故兌居正西,五十生土,故土仍居中,乾寄位於西北者,陽位陽數之間也,坤寄位於西南者,陰數陰位之盡也,陰陽互結而為山,故艮居東北,陰陽互鼓而為風,故巽居東南,○約出世法者,一是地獄之惡,六是天道之善,為善惡一對,二是畜生之惑,七是聲聞之解,為解惑一對,三是餓鬼之罪苦,八是支佛之福田,為罪福一對,四是脩羅之瞋恚,九是菩薩之慈悲,為瞋慈一對,五是人道之雜,十是佛界之純,為純雜一對,又約十度修德者,一是佈施,六是般若,此二為福慧之主,如地生成萬物,故居下,二是持戒,七是方便,此二為教化之首,如天普覆萬物,故居上,三是忍辱,八是大願,此能出生一切善法,故居左,四是精進,九是十力,此能成就一切善法,故居右,五是禪定,十是種智,此能統禦一切諸法,故居中,實則界界互具,度度互攝,蓋世間之數,以一為始,以十為終,華嚴以十表無盡,當知始終不出一心一塵一剎那也。


洛書蓋取龜象,故其數: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蔡元定曰:圖書之象,自漢孔安國、劉歆。魏關朗子明,
有宋康節先生,邵雍堯夫皆謂如此,
至劉牧使兩易其名,而諸家因之,
故今復之,悉從其舊。

大禹因洛書而作九疇,今以一三五七九居四方及中央正位,以二四六八居四維偏位,又隱其十,正表陽德為政,而陰德輔之,在人,則為智及仁守之學,知巧聖力之象也左右前後縱橫斜直視之,皆得十五之數,以表位位法法之中,皆具天地之全體滿數,非分天地以為諸數也,物物一太極於此可見。約出世法,則九界皆即佛界,故不別立佛界之十,又九波羅密皆即種智,故不別立種智之十,蓋凡數法若至於十,便是大一數故,數於此終,即於此始故。


伏羲八卦次序

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邵子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
說卦傳曰:易逆數也。
邵子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
若逆推四時之比也,後六十四卦次序效此。
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非動非靜,雙照動靜,故必具乎陰陽,陽亦太極,陰亦太極,故皆非動非靜,雙照動靜,還具陰陽而成四象,四象亦皆即是太極,所以皆亦非動非靜,雙照動靜,還具陰陽而成八卦。然則八卦只是四象,四象只是陰陽,陰陽只是太極,太極本無實法,故能立一切法耳若從一生二,從二生四,從四生八,從八生六十四等,是為順數。若從六十四溯至八,八溯至四,四溯至二,二溯至一,一亦本無實法,是為逆數。順數則是流轉門,逆數則是還滅門。流轉從陰陽二畫出,還滅從陰陽二畫入,故曰乾坤其易之門,聖人作易,要人即流轉而悟還滅,超脫生死轉迴,故曰易逆數也。

伏羲八卦方位: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後六十四卦效此。
先天八卦,約體言之,乾南表天,坤北表地,離東表日,坎西表月,震居東北,動之初也。兌居東南海之象也。巽居西南,入之初也。艮居西北,山之象也,須彌在此方視之,則居西北,日月星辰至西北,皆為須彌腰所掩,故妄計天缺西北也。



前八卦次序圖,即繫辭傳所謂八卦成列者。
此圖即其所謂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畫即前圖之八卦,
上三畫則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為八也。
若逐爻漸生,則邵子所謂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
三十二分為六十四者,尤見法象自然之妙也。
隨拈一陰一陽,必還具一陰一陽,故六重之而成六十四卦,其實卦卦無非太極全體,故得為四千九十六卦也。



六十四卦方圓圖順序
伏羲四圖
(河圖˙洛圖,伏羲先天圖,文王後天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其說皆出邵氏,蓋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長,
伯長得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者。所謂先天之學也。
此圖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
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陰生於午中,極於午中。
其陽在南,其陰在北。
方布者:乾始於西北,坤盡於東南,其陽在北,其陰在南。
此二者,陰陽對待之數。圓於外者為陽,方於內者為陰。
圓者動而為天,方者靜而為地者也。
約一天下,亦以此卦圖而分佈之。約一省一府一縣,亦各以此卦圖而分佈之。近約一宅,亦以此卦圖而分佈之。即單約一房一坐具地,亦以此卦圖而分佈之。大不礙小,小不礙大,大亦只是六十四卦,小亦全具六十四卦。一時一刻亦有此六十四卦,亙古亙今亦只此六十四卦。若向此處悟得,便入華嚴事事無礙法界,故李長者借此以明華藏世界。不然,豈令福建在南,則有乾無坤。燕都在北,則有坤無乾。天竺在西,但為坎地,支那在東,惟是離方也耶。
男即父,女即母。又父只是男,母只是女。坤體得乾為三男,有慧之定,即止而觀也。震為觀穿義,艮為觀達義,坎為不觀觀義。乾體得坤為三女,有定之慧,即觀而止也。巽為止息義,兌為停止義,離為不止止義。震動艮靜,坎能動能靜,乾非偏於動也。巽動兌靜,離能動能靜,坤非偏於靜也。又震動而出,巽動而入,艮靜而高,兌靜而深,坎兼動靜,而從上之下,上終不窮,離兼動靜,而從下之上,下終不盡,信知一一皆法界也。
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後天之學也。

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又曰,震,東方也,乃至艮東北之卦也。此須約觀心工夫解釋,具在說卦傳解中。後天八卦,約用而言離表火騰,故旺于南。坎表水降,故旺於北。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故坎雖居北,而水輪含十方界。坤艮之土亦遍四維,火勢劣水,抽為草木,故有震巽,木旺於春,故震居東方。巽亦屬木,又能生火,其象為風,故居東南。地性堅者名之為金,金旺於秋,故居西方。乾亦屬金,又表須彌是四寶所成,在此地之西北也。右圖說有八,或與舊同,或與舊異,只貴遙通儒釋心要而已,觀者恕之蕅益敬識。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2004/06/28占王金平與馬英九誰是下一屆的國民黨主席?

2004/06/28占王金平與馬英九誰是下一屆的國民黨主席?王金平得<大壯>之<豐>

- -  - -
- -  - -
---  ---
---  ---
---. - -
---  ---
大 壯   豐

大壯:利貞。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大壯有四個剛爻由下而上,足見王金平基層實力的堅強,《大壯》卦戒之以利貞,利貞者,宜走正道而行也,而動爻恰好落在九二中正之位,是這場選戰打得恰如其份,勝算頗大。

馬英九得<姤>之<坎>

---. - -
---  ---
---. - -
---. - - 
---  ---
- -  - - 
姤 坎

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姤的剛爻有五個比起大壯是多一剛爻,而五剛爻是自上而下,代表馬英九是民意支持度大於基層的實力,因為姤卦的初爻是陰,為虛,是馬英九較弱之處。姤的卦辭,是女壯,姤者遇也,是一陰得五陽之擁戴,柔遇剛也。《勿用娶女,不可與長。》女者,柔順也。陰柔是馬英九的本性,不是剛烈之情,故得剛烈之人的擁戴,又以『不沾鍋』之姿態與這些剛烈之人不相互浸長,是明哲保身之道。

綜論,王金平是宜貞,而馬英九是得遇。


事後於2005-07-17再檢視申論如下:

王金平得《大壯》馬英九得《姤》當時我人的斷辭是王金平利貞,貞者止也,是止住不動了;馬英九得遇,得到黨員的支持,此二卦斷卦的重點只在大壯的剛爻雖有四,但仍比不上馬英九的《姤》卦有五個剛爻,故斷馬英九勝。

但這兩個禮拜的選情變化,更可以從這兩卦的卦象可見一斑,試再申論檢討,王金平的《大壯》比上馬英九的《姤》,《大壯》由初到四是剛爻,代表王金平是一步一腳印紮實的基層樁腳實力,以及派系的動員能力,組織戰是打得極為漂亮,立法院的國民黨立委的支持,加上文宣戰打得馬陣營手足無措。本來讓本來高枕無憂的馬陣營,由七三波到五五波,到最後媒體一面倒向王金平時,馬陣營打出告急牌,足見王金平的《大壯》聲勢是嚇人,讓對手不寒而憟。

王金平的《大壯》,內乾外震,又代表王金平得到權力核心的支持,選戰倒數日,王陣營成功策動三大老,百餘位將領力挺,親民黨主席及立委的背書,到連戰當天也票投王金平,可見王金平拿黨主席的實力和條件,就像探囊取物般容易。王金平的《大壯》卦爻辭宜貞,貞者正也,選舉的文宣戰比馬英九『一劇本走天下』式單調無奇廣告及台辭亮眼,例如:《黨》我們同在一起,對比出三二○之後馬英九的不作為和王金平『與黨員同在』的決心。又如王金平以捕手為主角,誓言讓中國國民黨贏的廣告更是鏗鏘有力。反觀,馬英九的廣告是被媒體人公認最沒有創意也無主題,陳文茜在她自己節目更說這種馬英九的文宣水準在她以前文宣戰的審核根本是不可能通過的。馬英九的《姤》,內巽外乾,權力核心沒有支持他的人,舉凡『人頭黨員』、『投開票所錄影』全被黨中心央駁回。能監督執政黨的國會立委也是王金平的人馬,是內巽的卦象,巽者伏也,是隱而不現。外乾是支持者全是沒有權勢的黨員和黨工,代表是一群不沾鍋的黨員終結派系政治及大老政治,國民黨改革的契機在此一戰。

聯合報社論94.07.17所揭馬英九與王金平是『孤峰項上』與『紅塵浪裡』的對決,用來論《大壯》與《姤》卦是相當合適的。馬英九以孤峰自居不求派系,不問大老,以自己的明星光環發射,因為眼前可以民進黨群雄爭2008總統大位也只有他一人,至少在基層黨員的心目中是如此。而王金平自詡『海納百川,不分清濁。』也間接的讓黨員質疑王的清廉度,是否與黑金持續掛勾?
最後,《姤〉卦為何勝出,除了剛爻比《大壯》多一陽爻外,《姤》是女王,是五陽奉一陰,是陽爻往求一陰,不是一陰仰求五陽,這一陰爻是在姤卦中的一塊圭玉,大家不忍心他受損而細心呵護,加上一群舊勢力的護王更激起外圍黨員的危機意識,護送馬英九當上主席以利進行壯士斷腕的改革,去掉舊包袱。馬終以七比三的比數,大勝王23萬票,而且連勝每一個縣市,更在王金平的故鄉高雄縣大敗王金平,破除『南王北馬』的魔咒。

被壓在最底層的文件

2005-03-24離職後三個星期,交接者來電說文件未歸檔找不著?立即占一卦為〈損〉動初爻為〈蒙〉
  
---  --- 
- -  - - 
- -  - - 
- -  - - 
---  ---   
---. - -  
損    蒙    

〈蒙〉是現在迷失的情況,內卦為〈坎〉為險陷,動為〈兌〉為浮現。又〈損〉定爻於初,二至上爻為大離,離者,文書也,當然是壓在最底層。三天後,我回去找,果然文件夾歷經一個月後仍然在壓在會稿者的文書堆最底層。

找失物之象占

時間是發生在2004年05月03日的晚間08:30,母親找不著健保IC卡看醫生,我便開始幫忙找,翻箱倒櫃,竭盡所能過了二十幾分鐘,仍是不見蹤影。便用了六個銅板,在手心搖了搖,起卦得〈火天大有〉卦,少了一個動爻即心中起一數為16,得動爻在四,變為〈山天大畜〉卦。  
當時,立即作出以下的判斷,〈大有〉的卦義是日正當中,大有收獲。東西找到的機率是九成以上。且東西是在家裡的一樓,因為家裡是三樓的透天厝,動爻走到四爻復歸為一,故判在一樓。
 
眼鏡
圓盤
大有 大畜

另察大有卦的卦象,東西是在《離》卦的底下,且在《乾》上,這時的說卦傳要派上用場,《離》可能是鐵器,甚至是烹飪的鍋子,紅色的物品,書本均是,而《乾》為圓盤狀的物品或是玉器。有了以上的線索,我又開始找,過了不久,終於在一樓的櫃子找著,而且東西是在『圓形小陶盤上面,被墨鏡壓著』。這時,會然一笑,易卦實在太神奇。因為,《離》也是眼睛的意思,故可沿伸出眼鏡一物。


事後在想想,大有卦顯示的文字訊息,東西本來就沒有掉,就像太陽高掛在天空那樣的顯然,只是找的人忽略了,而我所找的櫃子,母親翻了一次,我則找了二次,在第二次時將墨鏡拿起才找著,所以是完全符合大有卦義及卦象。

占例_象在辭先

這個占例是4年前個人象占的檢討,當時對我個人是突破性的領悟,得到一個結論:象在辭先。

2003/09/12平常居家附近清潔車收垃圾,大約晚上八點正左右,但今天己經八點二十五分,苦苦等侯仍未見蹤影,故隨意起了三組數字,分別為〈1252〉〈1363〉〈241〉,占垃圾車是否到來?占得:〈噬嗑〉動初爻為〈晉〉

出現
大路 大車
《噬嗑》 《 晉》

〈噬嗑〉下〈震〉上〈離〉,〈晉〉下〈坤〉上〈離〉當時心想,下〈震〉為有播著『少女祈禱』音響的清潔車,爻變為〈坤〉為迷,為失,再查爻辭初九爻,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故直接斷言不來了。但是淸潔車在八點四十五分出現了,這時我楞了楞想想是否解錯卦了。後來細查卦象始明白自己輕率斷卦之處。

蓋〈噬嗑〉下〈震〉為播著『少女祈禱』音響的清潔車,上〈離〉為明,為現也。又〈晉〉下〈坤〉為載重之大車,亦為清潔車,上〈離〉為明,為現也。兩卦同言一事,而吾人自喪明眼,不識卦象,輕率斷言。

夫象在辭先,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故知未察卦象之先,謹是查爻辭而直斷,誤差率高,引以為鑑。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觀卦與般若波羅密心經


【般若波羅密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既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易經第 二十 卦 觀卦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觀》的卦象,下坤上巽,風行地上,巽是風,是無形之物,惟藉著雲、巽木及幡旗等有形之物,才能展現其用,使人知道它的存在。就好比自性之於人身,沒有人身之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人們是不知道自性的功德。

一日,惠能大師來到廣州法性寺;時值印宗法師登法王座,正在講解涅槃經之妙義。席下二位僧人,爭論風與幡,到底是何物動作?或言風動,或論幡動,議論不已。
在旁的惠能一語驚醒群迷:「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風與幡,均是外物,向外尋求真理,只是愈走愈遠,但人的習性總是貪看天上月,以致於失卻掌中珠。因此,《觀》卦辭:「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盥,是未禮佛敬神前的洗淨身上的塵垢,這是最真誠的時刻。及至燒香獻供品之儀式開始,已落入對待,祈求神佛的庇佑,又是失去一顆最單純的心。六祖壇經云:我心自有佛,我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

觀的境界有六:童觀、闚觀、觀我生、觀國之光、再觀我生、觀其生。
童觀,是蒙昧無知,並無觀照之義;闚觀,始知開始清淨自心、只管打坐,利女貞,女是坤、貞是靜,是清淨復清淨之功夫;及至觀我生的境界,是由凡夫位到聖賢位的關鍵點,觀我生,是見自性的階段,一切精進的功夫,到此退位,不再有緊的功夫,一切是鬆而又鬆。

一躍上至聖賢位,不再只有個人獨行的解脫之道,觀國之光的階段,孔子講「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的大同世界,而菩薩各依本願為眾生開設淨土佛國而行六度萬行。由此可見,五教聖人(儒道佛耶回)各為眾生的淨土世界、大同世界、永生天國,一起努力著,雖然是五條不同的大道,及到終點,均是群迷眾生獲得救贖的天堂境界。

九五:觀我生,君子旡咎。
九五之尊位乃是無為法的修持功夫,金剛經云: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雖然菩薩與佛,均是覺悟的眾生,不淪落於三界苦海,但畢竟菩薩仍未達佛的圓滿智慧及功德,還差一步路,故謂: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註:慈航法師在〈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的講座,說到菩薩的位次,要分為兩種:一是因地的菩薩,一是果地的菩薩。因地菩薩的次第,從最初發菩提心起: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於是發大心,立大志,起大行,所謂:行菩薩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要經過這五十五位階段,三大阿僧祇劫,功行圓滿,才可成佛。這叫做因地的菩薩,好像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因地菩薩,最後才來成佛。

上九的終點,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成佛之後,為何有『志未平』之遺憾?觀其生,『其生』己不再是我生、他生、我國或他國了,而是『我即眾生,眾生即我』的民胞物與精神。這也是觀世音菩薩乘願再來之因緣,久遠刼以前早已成就佛國淨土,佛號:『正法明如來』。

註:慈航法師在〈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的講座,提及果地的菩薩,他是已經成過了佛的人,因為還要度生,所以再來做菩薩。佛教有一句術語,這叫做倒駕慈航,這好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他們是已經成過佛好久,再來現菩薩身,廣度眾生,這就是悲願無盡。而觀音菩薩,誰都知道,他過去是一位「正法明如來」,可見觀音菩薩是一位果地菩薩了。

太極圖說_周敦頤著,朱熹解附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極圖說周敦頤朱熹解附

  無極而太極。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彙之根柢也。故曰:「無極而太極。」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也。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誠者,聖人之本,物之終始,而命之道也。其動也,誠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資以始也;其靜也,誠之復也,成之者性,萬物各正其性命也。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蓋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陰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則沖漠無朕,而動靜陰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雖然,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見其終之離也。故程子曰:「動靜無端,陰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者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陽也,火、金,陰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陽也,金、水,陰也。又統而言之,則氣陽而質陰也;又錯而言之,則動陽而靜陰也。蓋五行之變,至於不可窮,然無適而非陰陽之道。至其所以為陰陽者,則又無適而非太極之本然也,夫豈有所虧欠閒隔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具,則造化發育之具無不備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渾然一體,莫非無極之妙;而無極之妙,亦未嘗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也。蓋五行異質,四時異氣,而皆不能外乎陰陽;陰陽異位,動靜異時,而皆不能離乎太極。至於所以為太極者,又初無聲臭之可言,是性之本體然也。天下豈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隨其氣質而所稟不同,所謂「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則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而性之無所不在,又可見矣。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夫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此無極、二五所以混融而無閒者也,所謂「妙合」者也。「真」以理言,無妄之謂也;「精」以氣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氣聚而成形也。蓋性為之主,而陰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又各以類凝聚而成形焉。陽而健者成男,則父之道也;陰而順者成女,則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氣化而生者也。氣聚成形,則形交氣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變化無窮矣。自男女而觀之,則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自萬物而觀之,則萬物各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蓋合而言之,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極也。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者,於此尤可以見其全矣。子思子曰:「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此之謂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此言眾人具動靜之理,而常失之於動也。蓋人物之生,莫不有太極之道焉。然陰陽五行,氣質交運,而人之所稟獨得其秀,故其心為最靈,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謂天地之心,而人之極也。然形生於陰,神發於陽,五常之性,感物而動,而陽善、陰惡,又以類分,而五性之殊,散為萬事。蓋二氣五行,化生萬物,其在人者又如此。自非聖人全體太極有以定之,則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人極不立,而違禽獸不遠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此言聖人全動靜之德,而常本之於靜也。蓋人稟陰陽五行之秀氣以生,而聖人之生,又得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之也中,其處之也正,其發之也仁,其裁之也義。蓋一動一靜,莫不有以全夫太極之道,而無所虧焉,則向之所謂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者,於此乎定矣。然靜者誠之復,而性之真也。茍非此心寂然無欲而靜,則又何以酬酢事物之變,而一天下之動哉!故聖人中正仁義,動靜周流,而其動也必主乎靜。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天地日月、四時鬼神,有所不能違也。蓋必體立、而後用有以行,若程子論乾坤動靜,而曰:「不專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亦此意爾。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蓋不假修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閒而已矣。敬則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於無,則靜虛動直,而聖可學矣。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陰陽成象,天道之所以立也;剛柔成質,地道之所以立也;仁義成德,人道之所以立也。道一而已,隨事著見,故有三才之別,而於其中又各有體用之分焉,其實則一太極也。陽也﹔剛也,仁也,物之始也;陰也,柔也,義也,物之終也。能原其始,而知所以生,則反其終而知所以死矣。此天地之閒,綱紀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聖人作易,其大意蓋不出此,故引之以證其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為書,廣大悉備,然語其至極,則此圖盡之。其指豈不深哉!抑嘗聞之,程子昆弟之學於周子也,周子手是圖以授之。程子之言性與天道,多出於此。然卒未嘗明以此圖示人,是則必有微意焉。學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2007/12/25占馬英九二審的結果

占馬英九二審的結果
《井》卦動初、三、五、上爻為《損》卦

      
    
 井   損 

井卦,是養民生息之義,今日共有四爻之劇烈變動,轉為損卦。

損之卦辭:損:有孚,元吉,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損是上位者打壓在野者的卦象,故說損下益上。藉著批臭在野黨的聲名,損害馬英九原本清廉的形象,以此壯大自己的選情,正是目前選情的寫照。
而最後馬英九到底會不會獲罪呢?仍然以是否有主觀的犯意為斷,故說有孚。若是,從頭到尾,信任是國家補助首長的公使錢制度,又無貪污的犯意,如何據此論以貪污罪?故說:元吉無咎。
可貞之義,應該會有個好結果,利有攸往。而要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呢?以二簋用享的節約生活來證明。


按序卦以察,蹇、解、損、益...,損卦經歷蹇足難行的寒冬,終於春暖花開得以解縛,才到損而有孚的現況。


另依卦象以觀,損卦下兌上艮,而井卦下巽上坎,我為兌金鋼刀,彼為巽木之繩,可以剋敵之象。
2007/12/25 清晨丑時於頂溪文齋

取象之訣

取象之訣
以往吾人取八卦之象,無所遵循,嘗習梅花心易取象法,覺其廣泛而無所制約,及斷卦義茫然無法下手,僅能依聖賢所繫之辭而斷,然辭有盡而象無窮,所占隨事之不同,而取象變化萬端,若辭常不于我事相親,常有誤判之情。後吾人偶讀〈周易古筮考〉,始知春秋之古賢斷事常以象占,而屢有徵驗。且其象占亦非深不可測,僅由簡捷之八卦取象,察貞悔體互、觀消息來往,便能精準速斷。而八卦取象之便捷取法,無非陰陽,而從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即乾兌離震〈老陽一組〉巽坎艮坤〈老陰一組〉,故知乾兌離震的取象為陽,為顯,為明,為動,而巽坎艮坤的取象為伏,為暗,為止,為陰。且乾與坤錯,兌與巽綜,離與坎錯,震與艮綜,其義相反,故得知四義即可演為八,此為要訣,準此而推,不至離辭義過遠。2003/3/16記

尚秉和先生云:占周易者以辭為先,然辭往往與我不親,則察象為要矣。象者易之本文,孔以前之辭俱亡,不可得見今存者只周易,然周易之辭無一非察象得來,乃文王孔子所以示學者,以學易之端緒,非謂其包蘊盡於是也。故夫學筮者於各卦義象須將古昔儒先以次所發明而推演者,薈萃之,記錄之,然後能應用而不窮。
遇卦取象須擇其親于我,且為古人所常用者,用以推測庶幾必驗,余屢試不爽,若夫卦象與筮疏,則不可悖理強推以冀其驗也,茲將最要而古人習用者擇出以備用時有所遵循。